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

拍馬辯析論

江湖酒客(81418:17)

翻閱,珍藏的email發現這篇

拍馬首先是一門學問,這一點是務必要確立的。縱觀皇皇歷史,橫看浩浩世界,都是一路拍將過來,又一路拍將過去。故《官場現形記》、《胡雪岩》、《厚黑學》以及《拍馬術》等等書籍列位看官一定要細讀精讀,任何事物如沒有理論的支援是站不住腳的。


其次拍馬是一項技術,是鴻蒙開闢以來所有技術的基礎和催化劑。一如武媚娘、那拉氏老太太,假如不談偏見等因素,她們治國安邦的功績是無法抹滅的,但她們如果不是先把皇帝老兒拍得暈頭轉向、迷得顛三倒四,那麽空有一腔經天緯地之奇志也是妄然。


由此,拍馬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,是現實生活難以分割的部分,談不上高低貴賤。像瀟酒如李白,高興即我輩豈是蓬蒿人,怒則董龍更是何雞狗,但玄宗一句老李呀,朕今兒心情不錯,命你賦詩幾首助興,酒仙忙欣然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讚美太真妃楊氏的漂亮。然而有人即熱衷於拍,又在心裏慚愧著,可說君子、小人都夠不上,就無味得緊,算不得真拍家。


  拍又分正拍、反拍和隱拍。


  正拍者,就是據理力爭,向受拍者發起正面攻擊,並使之最終不得不,從而自己名揚天下。在這方面海瑞是個典型。海瑞上書萬曆皇帝,直斥其淫奢、晦政。把真命天子氣得渾身哆嗦,大叫:快把他抓住,別讓他跑了!太監卻道:皇上放心,這個人絕不會跑,他在進諫時已經把自己的棺材買好了!萬曆頹然而歎。其實萬曆心裏是十分清楚的,把海瑞這類人稱之爲賣直:殺了我,也成就了我一代英名。看官如有想效仿正拍者,首先要稱稱自己的份量,因正拍者必須要有真才實料,君不見凡是敢和上司拍桌子叫板的,必是有實力的人。此術還有一個要領,就是不可太過份,必須給受拍者留下恰到好處的轉圜餘地,也就是面子。海瑞在技術上是這樣處理的:皇上本是英明神武的,只是一時被屑小所蒙蔽,如果採納臣子的合理化建議,即可拂雲見日,重振朝綱!
  反拍者,就是直接讚美受拍者;也可間接讚美,但最終定要受拍者知道,以此使自己或與自己相關的受益。在這點上僧錄贊寧是一個例子。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有一次去相國寺進香,當他在佛前點燃香火時,就問:我該不該向佛行禮呢?贊甯和尚說:陛下不必行禮。太祖問爲什麽,他說:皇上是現在佛,不必向過去佛行禮。趙太祖一聽非常高興,當即撥款重修相國寺。有志於反拍者,盡可以嘗試,這也是拍馬中較爲常用的戰術。但反拍十分講究智慧、技巧,要拍出品位方可事半功倍,受益無窮。絕不能主子剛說一句這裏景色雖不錯,卻太靜了,沒有生氣,就馬上爬進林子裏裝狗叫,那樣也許能逗受拍者一樂,但在受拍者心裏終留不下什麽份量,甚至從此看輕了你。
  至於隱拍,則純屬高士行爲,在不知不覺間拍下去,過去很長時間,甚至若干年,受拍者才恍然大悟:哦,他拍我了,舒服!於是曛曛然,陶陶然,兩意相通,對拍者留下極爲深刻的印象。這在語言裏叫作潛移默化或同化,是漸進式的,一如潤物細無聲的效果。看官如果細心的話,不難從朝代的更疊、人物春秋之中找到隱拍的痕迹。據說劍術的最高境界是無劍,到了這個境界,劍手哪怕手無寸鐵,也敢蔑視一切地說聲劍在,雖千萬人而吾往矣。拍者亦然,在此境界,哪怕沒拍也敢稱拍了,一如禪宗的拍即不拍,一掌下去,風聲鶴鳴,與受拍者朗朗而笑,攜手踏月而去。

  以上所說均是拍馬之研究生以上階段,至於買米灌氣,跟班打雜,都屬於十年制或者正常學習範疇,只要頭腦靈活,手勤腳快,有二斤力氣即可,故不一一細述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