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 be lost—that is the essence of my travels.
結語與前言: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
反之,衰退,往往始於分裂、歧視,甚至彼此鄙視的眼神。
我一向偏好「行腳式」的旅行,
不追名勝、不趕行程,只專注觀察當地人的日常呼吸與生活節奏。
這次的行旅,看似臨時起意,其實早已在心中醞釀多時。真正下定決心,卻只花了一個瞬間——就像愛情,需要一點衝動。
不是逃避,而是給自己一個轉身的機會。
機票是透過 Trip.com 訂的,流程迅速又果斷。沒做太多準備,甚至連天氣預報都沒細看。
班機預定在深夜 11:45 起飛,凌晨 5 點前抵達星城。行李收拾得比往常更快,或許因為心早已先踏上了旅途。
在機場等候時,想起了移居星城的表弟。一句簡單的訊息聯繫,卻沒有任何久未見面的生疏,讓初抵異地的陌生與不安,悄然消散。
Day 1|粗心老闆與隨機秘書的出征:抵達星城
出發前,雖然買了一本旅遊導覽,但實際上整趟旅程都是與 ChatGPT 合作愉快,就像一位不眠不休、總能應變的隨行秘書,一路陪著粗心老闆我,臨機應變地調整每個行程。
當然,不只老闆會忘東忘西,秘書偶爾也會放空當機——但說到底,也許是兵隨將轉啦,什麼樣的老闆,就會召喚出什麼樣的秘書!
當然,不只老闆會忘東忘西,秘書偶爾也會放空當機——但說到底,也許是兵隨將轉啦,什麼樣的老闆,就會召喚出什麼樣的秘書!
抵達新加坡時已是凌晨。
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,來自於機場那清楚到幾乎無需思考的動線標示,
讓初次踏上這座國度的我,毫無緊張地安然前進。
隨性繞了星耀樟宜一圈,雖然商店尚未開張,但那份靜謐中早已透露出「這座機場是精雕細琢」的訊息。
設計感與實用性兼具,第一印象,就很加分。
![]() |
出了機場,到達市區。 太陽還沒升起,時時有烏鴉啼叫聲 |
秘書建議我前往「Ya Kun Kaya Toast(亞坤咖椰吐司)」吃早餐,想像中第一餐的咖椰吐司、半熟蛋與濃郁奶茶,正是開啟新加坡之旅的完美方式。
背著行李到達門口……
「啊,竟然要7:30才開。」此時才不到六點。


秘書給出奇招:
💬 小技巧:不妨暫時走進附近幾家飯店 Lobby 休息
👉 裝作在等人、或者正在查訂房資料
📱 拿出手機,假裝查看行程、滑個地圖,10–20 分鐘沒人會干涉
這也成了我此趟旅程學到的第一個生存技能(笑)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9jFzvyCJo/
行李有些沉,但腳步反而踏實。
這裡混合著香料味與老建築的塵埃感,
蘇丹回教堂(Sultan Mosque)的金色圓頂,在陽光下閃耀得毫不矯情。
哈芝巷的塗鴉牆與街頭店鋪還在甦醒,我則像個潛行的旅人,在異地觀察日常。




不只接待疲倦的心靈,
也接納一位疲憊的旅人。
我脫鞋入內,靜靜坐在清真寺寬闊的地毯上,讓金色圓頂灑下的光,替自己補上一場飛行後的冥想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9JGGXFbMx/
午後微醺・夜晚璀璨 —— 一場兄弟的重逢與城市的輝映
在清真寺躲了一場午後雷雨,踩過阿拉伯街與哈芝巷的異國情調,終於回到位於直落亞迪的飯店。
飯店的選址非常幸運:旁邊就是牛車水,地下室更直通地鐵站。
這座城市如此井然有序,讓人很難真的迷路。
午後,和多年未見、定居新加坡的弟弟碰面。
他穿著一身清爽的上班族襯衫,左手提著一大袋要我帶回台灣的伴手禮,右手還夾著公事包。很累,卻難掩見到家人的雀躍——這場短暫相聚,比什麼都珍貴。
🥂 第一站:Long Bar
網路說這裡總是大排長龍,我們抵達時,前方只有一組人;而我們入座後,身後就迅速排起長長人龍,像電影安排好的時機。
坐在復古的回旋樓梯旁,桌上鋪了一袋花生。
我們一邊嗑著花生,一邊喝著兩杯經典的新加坡司令,花生殼就灑滿了地板——這種隨性的儀式感,讓人真正放鬆。
這就是我喜歡的旅行方式:道地、經典,又不失一點歷史氣味。
📸 接著,我們沿著河畔散步到魚尾獅公園,完成這趟旅程最「觀光客」的打卡照。
🍽 晚餐:Lantern 屋頂酒吧
夜幕將臨,我們舉杯,望著眼前這片燈海。
「這座政治穩定的城市國家,正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,」
而此時的台灣,正在新聞裡上演罷免與紛爭。
我們對著這片微醺的海灣與燈光秀默默出神,這是一種有野心的繁華——曾經是上海,曾經是香港,而現在,是新加坡。
這裡的人可以 996 地拚命工作,卻也懂得爭取週五夜晚的尊榮與放鬆。
這一夜,我們喝得有點醉。但心裡,卻異常清醒。
Day 2|晨光中的香火與湯氣 —— 牛車水朝聖之旅
迷途,是我旅途的基調。
第二天,帶著簡便的裝束,我從直落亞迪飯店出發,前往牛車水(Chinatown)。這裡是一場文化的濃縮體,華人街區、印度神廟與佛寺共處幾百公尺之內,走路就能在三種宗教文化之間穿梭。
🛕 馬里安曼興都廟(Sri Mariamman Temple)
屋頂上,數十尊彩繪神祇排列成神話劇場——濕婆、毗濕奴、迦梨與象神甘尼許,每尊雕像動作誇張、神情威嚴,色彩飽滿得幾乎要跳出來。
碰巧遇上一場婚禮儀式,還有嬰兒祈福的家庭聚會。
香火、誦經、轉圈繞行……
我站在一旁靜靜觀禮,宗教的能量在這瞬間不分語言......
🏯 第二站:佛牙寺龍華院
這座仿唐風格的佛教大殿,富麗而寧靜,香煙裊裊中,有人雙手合十,也有人只是靜靜地坐著。
寺內工作人員特別提醒我:「這是一幢五層樓的建築」
於是我改變原本在一樓駐足的計畫,索性直奔頂樓,開啟一場靜謐的下行之旅。


這裡沒有觀光的喧囂,反倒像進入某種內在時區。
逐層往下,每一層皆有不同展出:佛像雕塑、經卷遺物、東南亞各地佛教傳承的文物。
其中,一尊佛陀與羊群的小型雕塑特別吸引了我的目光。
那場景似曾相識,令人聯想到基督教裡的「好牧人」。
旅行的最後一天,沒有早起、沒有趕行程。
Check-out 後,將行李寄放,讓身體和心都能輕盈些。
上午,只是隨意在直落亞迪附近的小公園散步。
陽光斜灑,空氣裡還留有昨夜微雨的餘溫。旅人不多、居民稀疏,像是城市留給我告別前的寧靜時光。
接著前往附近著名的廈門街,尋找一頓不華麗卻令人滿足的在地餐食。
一碗熱騰騰的皮蛋瘦肉粥,一杯地道的咖啡奶茶,既是早餐,也是旅途的句點。
星燦樟宜:新加坡的尾奏,全球的門面
✈️ 意外的貴賓,驚險的肉乾
考量到身體略有疲憊,又想好好享受旅程的尾聲,在等待雨漩渦瀑布(Rain Vortex)前,我刷了約 1000 元,進入機場的貴賓室休息。
不但能享用一頓簡單餐點,還有乾淨的沙發椅與安靜的氛圍,讓我得以短暫充電。趁著空檔,也採購了幾包伴手禮,其中包括香氣逼人的豬肉乾與牛肉乾。
~~~
然而,這筆看似划算的決策,差點成了罰款的起點。
在登機前突然驚醒:「等等!肉乾不能帶回台灣啊!」
官方罰則可是新台幣 20 萬起跳⋯⋯
於是,接下來的畫面是——
一位旅人在航站內、靠著候機座椅,一口口嚼著肉乾,配著礦泉水,吃到自己懷疑人生,也吃到回憶這趟旅行的每一口。
此刻,我真的想起了王寶強《人在囧途》裡,那段他眼神絕望、抱著牛奶桶猛灌的畫面——
一種明知不該,但又不得不吞下去的無奈。
我的旅程,有計劃,也沒計劃;
就像迷路——雖然累,卻總能遇上原本沒打算看的風景。
封館的圖書館、吃到手抖的肉乾、有時只是剛剛好下雨、剛剛好遇見一場婚禮。
說走就走的自由行,其實更像人生:
走著走著,計畫就笑了,命運也拍手說——這一段,蠻值的!